服务热线
0571-86684288
如果没有王东升与李东生,中国的液晶面板产业或许还会处在日韩与企业的垄断之下,那么中国的
2020年10月25日,韩国三星集团教父、一手把三星带到全球芯片产业最核心地位的会长李健熙因病逝世。消息一出,便惊动了整个商业世界。
2017年,三星终结了英特尔25年的霸主地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同时,它还在当年击败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
现在,三星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公司,在电视、存储器、显示面板等近20种产品上都是全球NO.1。
最逆天的是,它控制着全球手机产业链的命脉。手机三大件分别是CPU、存储器和OLED面板,后两项三星都是全球第一,芯片代工全球第二。
“逝者已逝,惟愿李会长英灵安好。中国液晶面板产业20余年的发展,多受制于李会长的强权和压制。但我们也要感谢他,毕竟没有这样强大的外力,逼不出来当前中国双星闪耀的液晶面板产业格局。”
1984年,听从家族安排的李健熙,在其他领域的投资被打击的一塌糊涂。痛定思痛之下,他下定决心三星走一条技术为先的路。那一年,刚刚涉及半导体产业的三星电子,在李健熙的强势推动下,设立了TFT-LCD研究小组。
在CRT显示器刚起步的时候,这种看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技术研发,当时受到了家族老臣们的强力劝阻。
1991年,三星设立TFT-LCD事业部,建成试生产线年,开建TFT-LCD 2代生产线月建成投产。
有意思的是,就在三星1993年开建第2代LCD生产线厂也就是北京电子管厂基础上改制成立的东方电子,悄然在北京酒仙桥成立了。
而在那个时候,作为747厂最后一任厂长和新公司改制操盘手的王东升,还顾不上液晶产业的发展局面,正带着员工自筹的650万人民币进行股份制改造,一心一意与银行之间进行债转股谈判。
京东方成立两年后的1995年,正好赶上液晶面板的第一次行业衰退。李健熙在投资人都纷纷撤资的情况下,却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于是三星毅然逆势而动,全力扩大产能。
到了1998年韩国陷入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之时,三星LCD液晶面板出货量取得全球第一。当然这个全球第一的背后是没有底线的价格打压和技术垄断,而曾经占LCD液晶面板出货量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日本企业,被三星的这种野蛮操作搞得几乎破产倒闭。
李健熙为了赢几乎不择手段,据说当时三星LCD面板都是赔钱卖的,一直亏损了7年,干倒了其他竞争对手才罢休。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惺惺相惜,还在竭力清理公司债务的王东升,也看到了LCD产业的未来。于是他不惜代价说服各方股东,在当时的东方电子设立了LCD的研发小组。
在CRT技术还处于顶峰以及等离子显示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王东升这种似乎是把手里的筹码一股脑地压上台面的方法,显得赌性颇重。
因为,就在三星LCD液晶面板出货全球第一的时候,1998年9月,吉林电子集团、中科院等单位从日本引进了一条1991年的一世代老线。而这条生产线最终无果而终的下场,成为支持CRT和等离子技术厂家最有力的证据。
1993年改制的时候,他抓住了国家债转股的政策红利期,通过紧抱银行的大腿,出人意料的就在改制转型当年让当时的东方电子获得了盈利。
募集到资金后,王东升有了梦想,他要在2010年,收入达到200亿,还要用10-15年成为中国的三星。
一方面,当时中国主要的CRT企业为了进一步增强实力,大肆收购国外的CRT生产线成的CRT产能逐渐在中国境内出现。另一方面,四川长虹虽然也做出了新的选择,却选择了等离子,放弃了LCD。
毕竟不管是韩国公司还是日本公司,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像三星一样扛得住这么大的亏损。第1个倒下的是日本企业,第2个就是韩国的现代。
当时韩国现代公司拥有2代、3代、3.5代生产线,LCD的技术储备也相当雄厚。但是由于内忧外患以及银行的压力,现代不得不出售整体LCD部门求生。
王东升觉得机会来了,据说当时他找来北京城能找到的所有银行,挨个向他们进行美元借款筹集资金,收购现代的LCD生产线。
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的LCD生产线日,京东方宣布分两次完成现代全部面板业务的收购。LCD市场终于迎来中国的玩家。
这场收购战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较量,王东升的智慧在其中显露无疑。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操作,京东方自己只出了1.5亿美元,另外约2.1亿美元是找韩国银行贷的款,还有3千万美元在最后获得了减免优惠。
合同规定,现代有义务在一年内帮助京东方在国内建立5代LCD生产线%。现代觉得当时LCD市场一蹶不振,不是一年的时间能缓过来的,这个条款几乎不可能实现,于是就答应了。
由于谈判的时候正处于LCD市场低谷急于脱手,现代被王东升把价格压到了地板上。但没想到谈判成功合同签署之后不到两个月,国际LCD市场迎来复苏,京东方的生产线还没调试好,仅靠存货就获取了盈利。
就能实现的。王东升很快就体会到了。他在薅现代羊毛的时候有多恐怖,向现代学习技术的时候就有多谦卑。
其实严格地说,这条生产线代LCD生产线代生产线,要么亏损倒闭,要么属于和日本企业。唯独深天马的小尺寸五代线保留了下来,但也是属于那种吃不饱的状态。
另外,王东升又祭起资本的武器,打算让韩国公司去香港上市,用募集到的钱投入到5代线年下半年,不光上市计划被无限推迟,国际LCD面板市场又再次进入衰退期,京东方的工厂开始出现亏损。
紧接着京东方自主5代线量产。然而三星拉拢厂商,早就等着京东方的产品下线,就在下线前一天他们集体调整了LCD面板的市场价格,几乎腰斩的状态让京东方卖一台亏半台。
后来在北京市政府和国开行的帮助下王东升渡过难关,也是在政府的背书下,多家银行又为京东方提供了7.4亿美元的,北京市政府额外提供28亿人民币的借款,算是让京东方得到了补血。
京东方变成了*ST东方,冠捷的股份也卖掉了,从现代买的生产线也卖掉了,甚至一度为了弃车保帅要把5代线都剥离出去。
就在京东方快支持不住的时候,2007年4月,LCD面板价格开始复苏,5月京东方就开始扭亏,当年年底京东方就已经实现了第1次的账面利润。
能做到这一点,王东升是下了大决心的。就在亏损期间,他还咬着牙提升产能、质量、管理水平,想尽办法降低面板成本。而等到面板价格回升,京东方5代线的开工率和良率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往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
因为三星产能有限,技术脱胎于韩国公司的京东方,于是成为三星对外供应产品最合适的代工厂商。巅峰时期三星有1/3的面板是代工生产,其中大部分的订单都给了京东方。
王东升拼命的利用为三星代工的机会,磨练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而且通过这一次京东方差点死掉的过程,他得到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京东方的规模还不够大,还需要大力的投入,因为只有规模才能形成低价效应,才能应对产业的风浪。
为了应对中国逐渐崛起的自主LCD厂商,韩国三星挑头组织,包括LG、中国地区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等六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2001年至2006年间在境外共召开了53次私下会议,协商LCD面板产量、数量,以及对中国出售的价格和出售的相关技术信息。
在他的直接指挥和间接影响下,当时国际上的LCD生产商对中国厂商进行了技术封锁和无孔不入的渗透,以及威逼利诱。
为了和他们竞争,王东升曾说过一条著名的王氏定律:“LCD面板标准产品价格每三年下降50%,那么产品的技术保有量必须每三年增加一倍。”
正当京东方筹划着继续建厂的时候,深圳市政府找来了。2006年10月14日,中国国际显示大会在深圳召开,深圳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计划——“聚龙计划”正式浮出水面。
该计划整合了TCL、创维、康佳、长虹4家电视企业和面板厂商京东方,希望以大量液晶面板采购合约,来换取夏普、三星等面板企业的技术支持,上马第六代大型液晶面板线年投产。
然而,这些面板企业担心“聚龙”会提高国内电视企业的议价能力,都不愿意支持“聚龙”,再加上参股企业众多,各自想法迥异,最终“聚龙计划”宣布破产。
马上成都市政府找来了。2008年3月,总投资34亿的京东方成都4.5代线正式开工,这意味着大西南有了第一条先进的LCD生产线。
紧接着,合肥知道京东方一直想在深圳建一条6代及以上的生产线,所以先下手为强,相关人员直接告诉京东方,地址我已经给你选好了,而且深圳给你啥条件,我就给你只多不少。
这条线意义重大,一旦建成就意味着中国的彩电第一次可以用上中国的最先进面板,也意味着京东方加入了面板的反周期操作,开始向巨头叫板。
当时金融危机叠加行业衰退期,让全球面板企业史无前例地全部亏损。这时候京东方大肆扩建,就仿佛是十年前的三星。
2009年8月26日,京东方确认上马8代线代线在北京亦庄奠基。消息传到日本、韩国和,很多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管理者仰天长叹,认为末日即将来临。
就在这条8.5代线奠基后不久,夏普与南京熊猫成立合资公司,向中方出售6代线代线月,面板大厂友达背着当局偷偷参与的昆山龙飞光电8.5代线奠基;同月,另一家大厂奇美准备在佛山建设8代线代线,甚至说不要政府补贴,再另外建设半导体厂。
另外,在京东方要建8代线天前,闻到风声的LG就与广州市政府签订备忘录,计划投资40亿美元建8代线。
从成都的生产线开始,京东方正式开始了他让无数人痛骂的“圈钱”扩张模式。成都4.5代线开建的当年,京东方向成都市政府旗下的两家公司定增18亿。
合肥项目的时候,合肥市政府承诺出资60亿,如果增发不成功,保底90亿。为此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最后计划总投资175亿的合肥项目,京东方定增120亿。
据历年财报截至目前,京东方累计募资额高达2038亿元。而截止目前,京东方A的总市值是1997亿元,融资额远超市值。
2019年,京东方获得政府补助约26亿元。2010-2019年,京东方收到的政府补助超110亿元,同期净利润约200亿元,政府补助合计占净利润比例高达54%。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由于京东方LCD生产线对地方政府GDP的拉动效应比较明显,所以各地方政府依然是挥舞着支票,欢迎京东方前来设厂。
在2009年聚龙计划失败的时候,当时参与计划的TCL董事长李东生很不甘心。他与深圳地方政府一拍即合,打算抛开京东方另起一摊,上马
同年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就是后来大大有名的华星光电。而这个高举高打的华星光电,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是深圳国资委真金白银支持的重点企业之一。也许凡是成功者都会历经机遇与巧合,王东升的京东方起家的时候是这样,李东生的华星光电发展的时候也是这样。
就在华星光电紧锣密鼓筹备的时候,两大液晶面板生产商群光与奇美合并,以便应对市场变局。但两大液晶巨头的合并,造成很多
几乎也在同时,前LG显示业务副社长金旴植因跟高层的纠纷愤然离职,加盟华星光电并带来十几位LG液晶的高端人才。据说李东生当时欣喜若狂,他认为有了这些人的加盟,再加上深圳市政府资金的支持,华星光电的8.5代线一定会正常上马。
果不其然。2010年1月,承载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的主体华星光电开始动工,这是中国在京东方之后第二条自主建设的8.5代液晶面板产线代线建成点亮,这是深圳速度的又一次重现。投产后的华星光电,成为了TCL最大的利润来源。
通过华星光电项目的实施,TCL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打通彩电产业链的企业,从此中国彩电企业彻底摆脱以往电视成本受制于上游厂家的局面,从产业链上游层面掌控了电视市场价格的话语权。
2014年,华星光电与湖北联合成立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第6代LTPSLCD/AMOLED面板生产线万片玻璃基板/月,成为世界最大的G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期产线投产后,产能和良品率提升;2016年,华星光电第6代LTPS产线完成生产爬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代TFT-LCD及AMOLED生产线年,华星的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居全球第五位,其中32寸液晶面板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55寸液晶面板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
2018年,华星光电始终保持满销满产。2019年,TCL华星产能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已跻身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前列。
早在2011年,TCL已是全球第7大电视机厂商,液晶电视的全球份额也排在第7名,年销售平板电视近千万台,这样的市场规模,足以消化华星光电当时的产能。
因此,从2011年上马到2016年的5年之间,华星光电在全国建厂的速度不亚于京东方,而且还有所过之不及。
另外,为了应对面板行业的周期性波动,TCL还引进外援,李东生拍板和三星合作,在高世代液晶面板领域交叉持股。一开始三星持有华星光电15%的股权,而华星光电则持有三星苏州液晶面板项目10%的股权。
而且在三星还持有华星光电股份时期,华星光电借助三星的技术与市场,迅速完成了自己的技术与产能积累。
当然,这时候李东生还遇到了第3个重大的机遇,就是李健熙对于三星在线液晶显示面板方面的投资方向做了调整。李健熙认为LCD将变成一个巨头竞争的海洋,而OLED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三星将把自己LCD的产能逐渐淘汰,转移到更高维的一个市场上去。
但他又不想放任京东方的进一步发展,于是TCL建立起来的华星光电就成了三星下一个优选的合作伙伴。
因此,到三星正式退出中国LCD市场的时候,留下来的几条生产线,无一例外的都出售给了TCL建立的华星光电,奠定了华星光电在国内LCD市场排名第二的地位。
Omdia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京东方继续保持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的领先地位。京东方以28%的出货量和21%的出货面积份额领先,群创光电以15%、TCL华星以13%的出货面积份额紧随其后。TCL华星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排名中占据第五位,但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出货面积中占据第二位。
由于TCL华星T6的10.5代产线增加了液晶电视面板的产量,加之今年年底还将有一座T7的10.5代产线开始量产爬坡。
这表明华星光电的LCD产量与京东方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而这个局面背后,是李东生不断坚持的大手笔投入。
已先后投资230亿元,战略投资日本印刷OLED公司JOLED、受让中环集团100%股权、收购或增资旗下TCL华星……如今,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为加速扩张其显示行业市场版图,又开始新一手笔投资。
8月28日晚,TCL科技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将以10.80亿美元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京东方原本就有4条8.5代线代线代线出售给TCL科技,TCL华星将有3条8.5代线代线,与京东方的差距缩小了。
现在已经退休的王东升,彻底放下了为了京东方发展紧绷的神经。但华星光电与京东方的竞争,才刚刚拉开时段的大幕。
进入2020年以来,两家基本上是比拼着在投产和建设高等级的LCD大规模生产线。几乎是你投产一条,我就要投产一条半这样的速度。
现在正面临新一轮的液晶面板市场周期。由于全电为代表的大尺寸显示面板需求市场“增长乏力”,扣除商显产品线外,最近三年还出现了一定的需求下滑。
这对于液晶面板厂商来说,意味着一个营销的悖论。在价格大战的背景下,华星光电第二条11代线、惠科新线还在加紧建设,京东方甚至规划更多的大尺寸线,这必然让全球面板企业中处于成本高位的地区工厂“去产能”。有评论家表示,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目前为止国内的产能已经显示出过剩的趋势,华星光电相关高管也对外公然声称会优化部分生产线,减少产出以应对市场。
然而,现在从两家的相关动作可以看到,LCD占领了优势之后,他们也逐渐将产能延伸到OLED领域。
在宣布建设t7项目同时,TCL集团发布公告表示,此次t7项目同时规划了部分印刷OLED的产能,以实现国内大尺寸OLED产品的突破,引导行业新技术趋势。
IHS预计,到2022年,韩国面板制造商在全球OLED产能中所占的比重将从2017年的93%下降至71%,中国面板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则将从2017年的5%增至2022年的26%。
近日,TCL科技旗下的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TCL华星)被正式确定为LG Display(LGD)广州8.5代
夏普公司近日宣布了一项重要调整,其社长兼CEO冲津雅浩正式确认,位于日本堺市的10代电视用大尺寸
厂与电视厂商达成的2024年4月协议中,大尺寸电视用产品55英寸Open cell(未装背光的半成品)的批发价约为130美元
工厂运营 夏普已经正式宣布9月底前暂停其子公司Sakai Display Products(SDP)位于大阪堺市的
业务下滑的成本控制策略,夏普还计划将部分工程师调往索尼集团旗下半导体企业。该企业对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工程师短缺问题产生影响,促使人才从
,据悉夏普由于位于大阪府的子公司堺显示器制品公司 (Sakai Display Products,SDP)
工厂运营公司——Sakai Display Product (SDP)表示,2023年净亏损大幅增加,超过千亿日元。SDP发布的财务报告揭示了这一情况,由于
出货量同比增长144.5%至64万片,预计今年将再增76.5%至113万片。这一趋势源于全球电视市场对“越大越好”的热衷。
的反应较慢,ON/OFF以平均浓度显示。图形 LCD 在硬件中处理此问题(三维抖动)。
模块灰度显示 /
的出货量将达到约2.42亿台,增长率约为3.4%。此外,由于产品尺寸趋向增大,出货面积预计将年增8.6%。
市场出货量预计约为2.42亿台 /
日经新闻7日报导,因个人消费停滞、全球电视销售不振,库存增加的电视厂商抑制采购量,拖累电视用
周边技术解析:石墨烯助力可穿戴 /
PADS Layout 在Bottom层添加测试点,被盖了绿油(同样的操作TOP层没有被绿油覆盖),怎么设置才能去掉绿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