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71-86684288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市教委与市经信委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65年,1999年成为重庆第一所高职学院,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连续两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在重庆高校中尚属首例,在全国1300余所高职院校中也不多见。
近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特色发展,以培育专业特色引领办学特色。
学校建有应用电子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建成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与信息安全、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汽车工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新媒体技术、财经信息、电商物流等11个特色专业群,开办专业53个,65%的专业计划匹配重庆两大支柱产业,即电子信息和装配制造。
学校2014年获“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示范中心”和“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唯一双示范院校称号,2015年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称号,学校创新创业园众创空间获“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和“重庆市众创空间”称号,2016年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
近年,学校学生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共计30多项,其中一等奖共8项。学校男子足球队获2016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校园组)冠军。在2015年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全国专科院校排名中,学校综合实力位居重庆第一,跻身全国前20强。在华东师范大学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学校位列200所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第8名,居西南地区之首。近年来,随着ICT产业的扩大,企业对ICT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预计未来两到三年,ICT产业链人才需求将达上百万,主要集中在数据通信、信息安全、网络存储、云计算四大领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建立了全面深入的合作,成立了“重电-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重电-华为ICT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重电-华为实训基地”和“重电-华为认证培训中心”,全面引入华为ICT领域技术认证课程和课程资源,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职业素养培养、实习和就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培养ICT领域高素质技术人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实现学校教育与ICT行业用人需求的快速有效衔接上,在重庆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为行业输入了不少优秀的ICT人才。”重电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冯思泉介绍,该专业建成了全部采用华为设备、模拟真实大型网络的ICT综合实训基地,包括数据通信、网络安全、宽带接入网、WLAN、存储与云计算、视频会议、视频监控、通信工程实施等21个华为全技术领域仿真实训室,能满足开展华为HCNA、HCNP、HCIE三个认证级别的实训要求,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相关院校。
作为连续三年参加华为培训的骨干教师,冯思泉表示,专业发展太快,教师的知识系统必须要定期更新,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实用的指导,而不仅仅只局限在书本的理论上。“学院每年都会有老师外出培训,积极提升自己,这种学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走过场,而是真正的实战,最终考核要通过企业的资格认证。”冯思泉称,正是这样深入的校企合作交流,才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学生也能获得现代企业管理的第一手资讯。
作为重庆市骨干专业、重庆市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华为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学生在就业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学校每年11月份左右举办ICT联盟华为产业链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可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推荐到全业务相关产业链的岗位选择就业,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6%,部分毕业生已成位华为产业链相关单位的骨干员工和技术能手。车主用户通过手机APP连接云平台总控平台,为自己的车辆注册个人信息,包括车牌号,车主身份证、车位和车位主信息等。当车主需要寻找停车场时,可以在手机APP上寻找附近或者指定地区的停车场,并展现附近车场停车位信息,云平台根据停车场与车主之间的距离远近、停车场附近交通拥堵状况、停车场停车位多少等因素综合考虑,推荐最佳建议停车场入口及停车位……
这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份关于《第十五届“挑战杯”重庆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技术文档里面的记录。
“目前,这个APP已经开发出来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李腾老师介绍称,待最后测试及技术处理完毕,投入市场运用之后,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效益,这也是本专业主攻领域的代表。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掌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基本技能;培养面向云计算产业发展需要的云基础设施产品营销、云平台运维与管理等岗位,具备自主创业能力的专科层次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今后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将达到130万左右,云计算人才缺口将更大。”李腾老师表示,造成这一领域企业人才急需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软件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企业的软件和网络高级设计人才尚未跟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速度;其次,由于云计算让互联网应用和企业应用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对于IT企业而言,未来懂得最新云计算技术的运营人才需求激增。
该专业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导向,采用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是重庆市首批获准招生的云计算专业,专业建设基础好,加之学院所在地——重庆市大学城,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且有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背景,通过深化专业建设每年可为社会输送大量云计算高技能人才。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共享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能对川渝地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产生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据了解,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云计算相关的生产、管理及服务工作。如:云计算系统建设与规划、测试、维护工作、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应用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云计算系统的技术支持工作、云计算管理平台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及云应用软件系统的产品销售工作。液晶拼接屏、液晶显示器、宽屏LED电视、行车记录仪等电子产品,为我们生活所常见。这些看似不同类别的东西,但却在技术层面有着一项共同点,那就是光电显示技术。
光电显示技术专业(原光电制造技术专业),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光电制造技术专业(光电显示与照明方向)基础上,根据高职专业目录2015版修订的专业名称重新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并招生的专业。
“首批现代学徒制,从2017级新生开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应用电子学院电子技术系副主任王宝英介绍称,电制造技术专业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学院以京东方合作订单班的模式培养学生,已毕业学生209人。
2015年教育部修订专业目录更名为光电显示专业,因此2016年原光电制造技术专业停止招生,2017年新专业申报成功,并获教育部批准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现已签约“重电-光大”学徒班培养,实现了高职院校同类专业“零”的突破。
2017级新生从进校开始,重庆光大集团君歌电子有限公司,将会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学生也有权从导师团队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导师,如此形成“双向选择”。该专业新生进校后,大一开始便可进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一个月,如果得到企业认可,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与企业签订现在学徒制的相关协议。在“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由学校与企业一道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
“专业配备强大的师资队伍,其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占团队40%以上,都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王宝英说,校内专业教师16人,均参加过企业实践锻炼或培训,具有双师素质。
“十三五”期间,专业计划再增加2名专职教师,(其中博士1名),所有专任教师均进入企业(如京东方)实践锻炼不少于半年。另外再聘请4名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课教师。强大的师资团队,是学生成才路上的首要保障。
据了解,光电显示专业学生实训分为校内课程实训和学徒班企业实习两种。校内除了原有基础课程实训室外,目前已有全新光电显示专业实训室全部建好与2016年12月验收通过。
该专业主要面向光电显示与照明行业、企业,光电显示器件、半导体照明产品设计制造、生产工艺技术指导与生产现场管理、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等岗位群,从事LCD、LED制造与测试,光电显示与半导体照明产品设计、工程施工等工作。 毕业生可到光电显示制造企业从事光电显示屏、半导体照明产品设计、组装、生产工艺技术指导与生产现场管理、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等岗位;电源及智能控制产品开发、营销与技术支持、元器件材料采购与营销等岗位;亮化显示工程施工相关岗位。6月18日,京东公司巴南仓储中心里,工人们将所有包裹从车上卸下,直接放入传送带,货物经过自动二维码、条形码扫描后,被送到不同的物流通道,从而去到各个分区。
这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负责人邓剑勋,带着学院师生来到京东公司巴南仓储中心参观时,看到的一幕。“这就是我们专业主攻的方向。”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的高速增长,物流行业也进入了发展黄金期。现代物流行业中,以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IT技术又让现代物流业更加简洁高效。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高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该专业2016年开始招生,目前拥有94名在校学生,拥有省级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经信委授牌)2016年获批成为重庆市创新行动计划中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7年成为教育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联建单位。
“每年入学伊始,学生会到物流园区、物流企业、涉及物流的IT企业进行了行业认知学习,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物流行业知识及软硬件开发知识。”邓剑勋介绍称,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软件公司、物流公司等企业,可胜任程序开发员、物流行业信息系统分析员、IT项目经理等多个岗位。
目前,全国物流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缺口达100万以上,而既掌握物流管理能力,又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在该领域中往往更占优势。
“和传统物流管理专业相比,我们的学生更懂IT技术;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相比,我们的学生更懂物流管理,其就业竞争力显而易见”邓剑勋如是说。
此外,专业下设“互联网+应用技术研究室”一个,主要由部分优秀教师带领学生从事物流行业内的软硬件开发技能培训、商业外包项目实训开发,以及基于物流信息技术的创新创业,并与各大企业展开了多种方式的合作。目前已开发软硬件项目多个,较好的锻炼了学生技能;开展培训多次,有效提升了学生视野;参加技能竞赛2次,并在“挑战杯”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铜奖。
据了解,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相当部分教师来校之前在中兴、霍尼韦尔、中国电信等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5人;15人中还包含博士5人,其他均为硕士,另有来自企业的多名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和指导专业实训。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保障。“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作出了重要部署。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电气控制。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不断进入中国,这些企业起点高,技术新,有大量的设备需要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方面知识;与此同时,很多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以加大竞争力,进行技术改造,也引进先进设备培养高新技术人才,随着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越来越多,PLC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变频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新知识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在工业岗位中用得越来越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学院电气教研室主任吴德明介绍,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急需大量高层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去充实这些岗位,以满足和适应不断增长新技术的需要,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
据了解,重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立于2005年,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本专业有10个实验(实训)室,设备总价值超过一千万元,能满足本专业8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有一部分实训室具备“理事”一体化教学功能。诸如PLC与运动控制技术实训室和虚拟仪器与测控技术实验室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少有的实训室,其先进的实践教学平台与设施领先同类院校。
吴教授表示,每门专业课都有课程团队,课程团队统一编制授课计划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每门专业课的具体教学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呈现,即“教”为“做”,在做上教;“学”为“做”,在做上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截止2017年6月2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预计最终就业率会超过98%。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中铁十一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为机器有限公司等。物联网被视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浪潮,确立未来信息社会竞争优势的关键。据美国独立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高30倍,物联网将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那么,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它和互联网有什么区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物联网学院许磊院长介绍,互联网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联网则是就是人能用移动端(比如手机)控制周围的所有事物,达到智能决策。
重电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是中西部地区唯一获得物联网赛项一等奖的学校。近三年,该专业师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3项,出版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4本,发表北大核心、EI、SCI等论文21篇,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发表专利30余项,专业成果位居中西部地区物联网相关专业第一。
作为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唯一的职业院校常务理事单位),重庆物联网学院发起并成立了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教育与培训专委会,并担任主任单位。专委会由30多家院校及企业组成,可进一步推动我市物联网行业产教融合,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据了解,该专业经过4年建设,已获批建成工信部物联网实训基地、重庆市物联网应用培训基地、重庆市物联网产业产学合作办公室、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教育与培训专委会、陈良技能专家工作室等4个省部级产学合作平台,为下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支撑。
在学生培养上,学院创立了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自主”模式。通过长期实践发现,我们的学生通常缺乏学习的方法,自我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而“双核”、“三自主”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弘扬“正能量”,提高凝聚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在做加法,那么物联网就是在做乘法,它的倍增效应更加明显。”许磊院长表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有着天然的创新创业土壤,在与传统行业相结合背景下,只要学生有好的创意,高职生就能实现“弯道超车”,创造更丰富的人生价值。“黄桷树,黄桷丫,黄桷树下我的家,黄桷树上缺牙巴……”伴着纯真的童谣,七八个快乐的孩子在一颗高大的黄桷树下跳皮筋、荡秋千、做游戏。浓密枝叶撑起来的巨伞庇护了乡村学校的小操场,城市姑娘张一一和出身农村的男朋友祥子在此支教,一部关于爱的影片就这样开始了。
电影取名《黄桷树下的孩子们》,2015年6月18日开机,7月中旬杀青,2016年6月2日全国上映。故事以师范定向培养生林祥为第一主人公,通过讲述林祥大学毕业期间在理想与爱情之间的艰难抉择,透视都市男女情感纠缠,直击乡村教师的内心苦楚。留守儿童、乡村教育、大学生就业等社会热点都是该片关注的题材。
这部由重庆青年导演都永昌执导的青春公益电影,从编剧到发行,历时三年之久。其中,剧组80%工作人员来自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包括导演都永昌,也是学校的在职教师。这应该算得上是重庆第一部由高职学院独立完成的院线电影。都永昌表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管期间碰到多少困难,他都愿意为梦想而坚持···【详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